2025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论坛11月20日在宁波职业技术大学举行。一天时间里,14场精彩“输出”,从“鲁班工坊”的实践探索,到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再到校企协同“走出去”的典型案例,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20多家企业和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与媒体朋友,以及来自印度尼西亚、科摩罗等7个国家近30名外宾,共20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探索职教国际化发展新蓝图。

“本次论坛探讨的不仅是当下的问题,更是未来的发展,意在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典范,并要重点聚焦人工智能、绿色技能、数字教育等前沿方向。”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张慧波在致辞中指明讨论方向。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更加需要齐心协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全球包容性增长。”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任占营在主旨报告中分享了他对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与体会。他认为,中国职业教育从“高质量引进来”到“高水平走出去”,从“高层次携起手”到“高效益扎下根”,需要牢牢把握住前进方向,促进规范化、融合化、升级化、品牌化、数字化、特色化与安全化发展,让职业教育国际化更高质量、更具韧性、更可持续。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教育合作部主任翟金鸣在题为《构建合作平台促进互利共赢——推动与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高水平合作》的主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程度愈来愈高,面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的趋势也愈来愈明显。职业院校作为“职教出海”的核心载体,要加强顶层设计,找到优势所在,并在提质升级上下功夫,通过参与构建“全球+多边+区域”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体系,执行实施“鲁班工坊”“未来非洲计划”等重大品牌项目,为构建中国职教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多元路径贡献力量。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分享了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实践经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谢永华介绍了该校建成中国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柬华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校长杨贵泉围绕建好中国—中亚产教融合联盟这一新任务分享建设举措;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叶斯源介绍了“留学义乌”品牌建设经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徐华以该校建设印尼“鲁班工坊”为例,剖析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潜力与痛点、难点问题。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岑咏分享了学校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多维发力的特色举措,今年,该校教师团队远赴贝宁开展鲁班工坊建设,帮助当地学校建成全新的系统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学习训练中心。
在中国职教“走出去”过程中,企业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海天塑机集团陈兴分享了携手宁职大“职教出海”的成功案例。据介绍,宁职大积极助力海天解决人才瓶颈问题,尤其是海外制造业人才短缺问题。双方目前正在打造一套涵盖师资培训、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人才鉴定等模块的海外人才培养标准模式,能够系统化培训企业在海外当地员工的职业技能。
本次论坛由宁波职业技术大学主办,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宁波市“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基地承办,“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协办。
记者 竺笑爽 刘沪波
新闻链接: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2025年11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