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宁波大学生化身“乡村规划师”

发布时间:2023-07-21作者:来源:《甬派》浏览次数:2850

“这次比赛,我们不是简单地撰写策划方案,制作PPT,而是走进乡野田家,去解决某些乡村当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用当代青年的力量为乡村振兴干点实事。”6月30日,在第二届“甬镇兴”宁波市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大赛开幕式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专业学生邱雪林在发言中如是说。

这个暑假,宁波一批大学生将化身“乡村规划师”,分赴北仑、象山、鄞州、余姚,结合各地村庄特色开展策划,助力乡村创业增收。

开幕式现场,宁波各大高校师生齐聚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授旗仪式现场

通讯员供视频

聚焦非遗文化、乡村发展

撰写“共富”策划书

今年是浙江开展“千万工程”的二十周年,各地乡村正在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进行迭代升级,蓝图已绘就,建设正当时。

本次大赛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人民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北仑区梅山街道办事处协办。大赛以“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促进“宁波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为目的,旨在进一步提升非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促进艺术赋能与乡村发展的有效对接。

根据比赛规则,大学生参赛团队要以助力乡村“共富”为目标,以大赛公布的“案例乡村”为调研对象,基于村庄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撰写有针对性、有发展前景、操作性强的“共富”策划书。评委们将从“乡村调研”“场景结合”“文化赋能”“可操作性”“创新创意”五个维度进行打分。

值得关注的是,列入今年大赛名单的9个“案例乡村”,都具有浓厚的艺术底蕴和丰富的非遗财富,它们是北仑区梅山街道梅中村和梅西村、郭巨街道福民村、柴桥街道河头村、春晓街道咸昶村,象山县贤庠镇碶头陈村、晓塘乡中岙村,鄞州区东吴镇勤勇村,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

活动启动后,各专业大学生将深入乡村一线、各展所长,从不同角度提出乡村发展思路,为宁波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嘉宾见证大赛启动

配置“村长助理”

推动产教结合和成果转化

今年赛事增加了挑战难度,明确要求策划书中必须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形成一项具体方案,不可空洞无实,泛泛而谈。建议中要有村级经济发展、“共富工坊”打造、文旅宣传策划、研学方案设计、空间改造规划、技术解决方案等方面内容,真正实现“乡村出题,共同答题”。

此外,每个案例乡村还配置了一名年轻的“村长助理”,不仅全程参与大学生实地调研,还会及时挑选策划中可以落地的项目,加速推动校地共建、共同开发。

刘宝善理事长致辞

宁波市人民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刘宝善在致辞中寄语道,在城镇化不断加速的今天,我们更要让大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了解“乡情”,留住“乡愁”,重塑“乡运”。“比赛是一个平台,要努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通过大赛推动产教结合和成果转化,加速学生创新创业成长进程。同时,借助大赛契机把宁波优秀大学生聚集到乡村是我们的答卷。” 刘宝善说。

截止目前,活动已吸引82个团队、超过500名师生报名参加大赛。

锚定“艺术赋能”

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创意

开幕式当日下午,北仑区梅山街道梅中村迎来了宁波市百余名高校师生代表的首批集中调研。在充满文化底蕴的礼堂,梅中村的村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场非遗的“盛宴”。水浒名拳、外岙造趺、舞狮、舞龙、鼓阁、马灯舞等,各个非遗表演项目“你方唱罢我登场”,赢得了同学们的惊呼和掌声。高校师生们切身体会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逐渐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北仑梅山街道梅中村,百余名高校师生代表首批集中调研

“我们给舞龙设计个表情包吧!”“我们绘个汉服周边怎么样?” 在梅中村的梅山非遗“共富工坊”里,孩子们收获了许多灵感。目前,非遗项目缺乏统一标识一直困扰着非遗传承人们。大学生们的到来给海岛乡村注入了蓬勃朝气。许多学生团队当场与村干部交换了联系方式,达成了微信“合作协议”。

通过调研,参赛师生们既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了海岛村情村貌,又在调研实践中对两个赛道的竞赛内容有了更深理解,为后续顺利开展比赛、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开端。

乡村调研中,学生、老师答疑现场

记者还了解到,在第一届“甬镇兴”大赛的半年时间里,宁波各高校的优秀学子们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探索出了?条适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一些高校团队与象山县青山头村、碶头陈村深化了校地合作,至今仍在为乡村的电商直播、文创设计、研学打造出力献策。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陈焕伟

新闻链接:

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49fe7b8e4b0bb7a60f19dd9&type=wx

《甬派》:2023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