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渔光新曲”实践团队,来到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的东门渔村,对当地“渔文化”和传统渔村产业转型升级进行调研。
为什么大学生们选择了这个课题?原来,实践团队了解到,随着捕捞强度的加大,近年来海洋渔业资源日渐衰竭。国家通过调整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渔民减船转产。减船转产,渔民过得怎么样?渔村产业转型面临什么问题?渔村的乡村振兴如何进行?都是当下渔村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入户调研
有着“浙江渔业第一村”之称的东门渔村,坐落于石浦东门岛,村域面积2.23平方公里,住户1210户,是远近闻名的专业特色海洋捕捞渔村。历史悠久的东门渔村还是一座“活”的非遗村落,拥有多项省市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深厚。
适逢伏季休渔期,沿着狭长的港口能看到数百艘大型渔船鳞次栉比地停泊着,场面蔚为壮观。实践团队在非遗传承人韩素莲的带领下,体验渔家锣鼓与渔民号子,了解了祭祀仪式、妈祖文化等传统渔俗文化,用行动体验渔民生活。在东门渔村,“渔光新曲”实践团组织开展多次多场座谈会,通过走访企业、访谈渔民、查阅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渔村“渔文化”和渔村产业情况。多数渔民都提到,从事捕捞工作的渔民正减少,青年人多选择上岸工作。渔民期待渔村转型发展的成果能够更深入地惠及渔民。
实践团队成员
“以前,很多村民从10多岁就开始捕鱼,认为去企业上班的都是‘懒汉’,现在全村30岁以下几乎没人愿意下海捕鱼,许多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将‘上岸’当成了真正的归宿。”东门渔村村委会主任周全球表示,传统渔村面临产业转型。
团队调研中发现,年轻人不愿下海捕鱼,传统渔业的传承面临重大困难。游客对渔村兴趣降低,休闲渔业带动渔村发展,受疫情冲击红利也缩减。部分渔民希望传承好渔家文化,与地方发展生态旅游、渔家乐相结合。团队将渔民的心声和建议梳理成报告,交给当地职能部门。石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宁职院工商管理学院团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时间不长,但走访实、思考深,采集了许多信息,对政府进一步推进渔村产业转型升级有参考价值。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纪贝 竺笑爽
新闻链接:https://xr.nbwbw.com/info.html?news=268356_1
《宁波晚报客户端》:2022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