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客户端》:捷报频传!全国技能大赛中,宁波这所学校斩获多项佳绩

发布时间:2019-06-27作者:来源:《杭州新闻客户端》浏览次数:1759

“根据比赛要求,三个学生分工行动,完成五个部分,限时4个小时。比赛内容很多,时间紧迫,学生之间不仅需要熟练的技术,还需要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以最高的分数获得了10个一等奖中的第一名实在不容易。”在今年6月举办的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新华三”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何俊焱、陈宇、裴旻在98支参赛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位居全国第一,是浙江省唯一获得一等奖的团队。

获奖后合影 通讯员供图

敢尝试、爱钻研

开启新领域的探索

“这个比赛最后得出的报告,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已有的数据给其企业做未来的预测、规划或者改变现有经营策略,以此来得到更好更长远的收益。”指导老师何颂颂介绍,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比赛是个比较特殊的比赛,它最大的难度在于比赛涉及到的知识和技术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全新的,连我们老师都是没有接触过的。

他表示,探索一个新的领域就像摸着石头过河,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学习、参加各种培训辅导,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敢尝试、爱钻研”这两个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赛前,他们给学生模拟了10套数据,就像高中生在高考前做的模拟测试一样。“每一次模拟学生都本着比赛的态度,争分夺秒的进行,整个团队紧紧地拧成一股绳。”指导老师但雨芳说。

“能坚持、会吃苦、勤学习,我觉得这九个字能概括我们整个赛前训练。”该校计应3172班陈宇谈到获奖的秘诀,这样说。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暑假起他们就开始培训,除了基本知识学习,还接触新的知识、反复训练。印象最深的是有次为了寻找数据,整整搜集5GB数据。

“整个赛前训练不仅是锻炼我们的技术,更要培养我们的心态,在4个小时的比赛过程中,我们整个神经都是处于紧绷着的状态。”计应3172班裴旻坦言,训练过程中,他们偶尔会气馁、会觉得疲惫,陈宇经常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一起跑步,之后继续投入到训练中去。

身为队长计应3171班何俊焱分享一个比赛中的细节,他说很庆幸可以遇到这样一群伙伴。“我是我们团队的队长,我负责的那个部分是比赛过程中最难的,但比赛那天我却发烧了,有些自责更是担心,怕自己的状态会给比赛产生影响。”何俊焱说,老师和队友时刻关注他的状态,让他很是感动。

学有目标

师生共创佳绩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陈子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校特别重视教师团队建设,采用“走出去”,鼓励教师紧随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参加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专业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寒暑假时间邀请行业专家来校,为电子信息大类专业教师开展技术培训,为新专业申报、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如大数据、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等各类比赛的一批指导教师。

在学生培养方面,教学改革紧贴企业人才需求,课程中嵌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行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开设“学期项目”提升学生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工作坊,学生覆盖面广,从大一开始形成分层、分类、分级的课外学习与训练项目,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此外,定期组织周赛、月赛、学期赛,激发学生们专业学习的热情。”

“今年我们获得了4个国家一等奖、2个国家二等奖、2个国家三等奖,创全国技能大赛历史新高。”学校教务处副处长施立钦自豪地介绍,而近期,在全国技能大赛(高职组)中捷报频传,该校多个专业赛项中斩获佳绩。

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夏冰冰、陈晨老师指导,王力和王南奇同学在“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中;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何颂颂、但雨芳老师指导,何俊焱、裴旻和陈宇同学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中;机电工程学院金涨军、戴文斌老师指导,梁轶琰和刘宇超同学在“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中;阳明学院王正才老师、商建方老师指导李昆嵛、张小雨和蔡仁禹同学在“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赛项中均荣获全国一等奖。

“我们各分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梯队培养、参赛运行机制上做了大胆地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施立钦说,看重职业技能大赛内涵和价值是捷报频传的关键,用大赛引领人才培养模式,用大赛规范人才培养过程,用大赛检验人才培养质量。

通讯员刘沪波

(作者:记者 莫荏婷 编辑:王海峰)

新闻链接:https://h5.newaircloud.com/news_detail?newsid=7808598_hzxw

《杭州新闻客户端》:201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