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宁职院“青E行” 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感受艺术之美

发布时间:2018-07-30作者:本站编辑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8月7日30日浏览次数:1407

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徐晓璐 戚音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28日下午,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九盘民族小学的校园里传来了《送别》的歌声, 这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牵手九盘民族小学的支教汇报音乐会。

 今年暑假,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青E行”支教团来到了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为当地的民族小学开展为期半月的公益支教。

考虑到当地特点和实际需求,年轻的支教老师们为九盘民族小学的孩子们量身定制了小提琴和水彩画课程。

短短两周时间里,孩子们从不认识五线谱,到能够流利地拉奏作品;从不知道达芬奇,到能够把色彩晕染自如……音乐会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因为忙于生计,缺席了孩子的成长,今天看到儿子女儿这么优秀的表现,我很欣慰也很惭愧,今后一定要给孩子多一点的陪伴和关爱。”不少家长一边观看一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短期支教是爱还是害?真的是去帮助那些孩子,还是只为捕获一份高尚感?今天,我们常会听到类似一些反思与质疑的声音,但“青E行”支教团带队老师徐晓璐的心里很坚定:“我们此行的目的不是培养什么大家大师,而是希望能够打开一扇窗,带给这里的孩子多一些人生选择项。”

支教出发前一晚,徐晓璐曾召集队员们讨论此行的目的和意义。

队长郭敏洁说:“做很多事情不是非要说出它的意义,值得就好。我认为拥有过就是最好的,它将成为你生命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有几位队员为支教放弃了暑期在琴行的兼职,他们的话语都很实在:“钱是赚不完的;将来他们有机会到浙江,我愿意免费教学。”

负责拍摄的队员郑宏辉、周海涛自认并没有艺术特长,而之所以会加入这支团队,只是想把这里的故事讲给外面人听。“我们的能力有限,如果通过我们的记录,有沙巴体育,皇冠足球体育的人知道这里,愿意提供帮助,那么爱心将得到延续。”

上课第一天,面对着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青E行”队员问了孩子们: “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想去贵阳打工!”“我想去兴义市,因为爸爸妈妈在那里……”

队员们心里一阵酸楚。

美术史的第一堂课,队员黄宇涛、孙美婷讲到了达芬奇、蒙娜丽莎,而孩子们之前都没听过,还抬起头来问老师:“写字练书法有什么用?”

“真希望我们能用15天的时间来填补孩子们的一些空白,也许他们的人生轨迹会因此而改变。”当天夜里,支教队员们忍不住在日记里倾诉心声。

一周之后,老师们都有了一个新发现:孩子们脸上自信的表情似乎跟一周前不一样了。“一周前的孩子们也很快乐,但我们给他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快乐!”

7月20日是约定好给孩子们拍写真的日子。支教队员们还没到学校,孩子们早已在校门口“望眼欲穿”。

孩子们不仅换上了新衣服,连指甲都剪得干干净净。队员蒋一鸣、郑宏辉、黄宇涛忙着帮孩子们摆造型、拍摄、修图,一个小男生怯怯地走了过来:“老师,能不能等等我,下午我就有新衣服了……”听到问话的支教队员鼻子一酸,轻轻拥抱了一下小男生,温柔地说,当然可以,老师下午一定单独给你多照几张。

“当我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我在想,相机不就为此诞生的吗?定格美好的瞬间。”年轻队员们对于何谓“美好”有了更深的领悟。

此次“青E行”得到了宁职院的大力支持,宁职院思源基金一次性捐赠了30把小提琴,并捐款20000元,还根据宁波市中小学音乐教室配置标准,为九盘民族小学打造一间“思源音乐教室”,今后帮助他们成立小提琴演奏团。

下一步,宁职院“青E行”的支教老师将开通小提琴网络课程,为九盘民族小学的孩子提供长期教学,让在大山里的孩子们也能够感受艺术之美。“我们是新时代先行的受益者,哪怕我们的力量很小,很微不足道,毕竟也曾闪耀并努力照亮过孩子们的七彩人生路。”

新闻链接:zj.zjol.com.cn/news.html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8月7日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