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蒋炜宁通讯员刘沪波孙涵笑张鑫尔叶旭升
今天,在第三届“一带一路”产教协同高峰论坛上,宁职院东帝汶留学生身穿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用东帝汶的传统舞蹈演绎了他们眼中的《鸿雁》,抒发思乡之情,赢得了在场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从去年12月起,来自东帝汶的46人作为全国首批非学历一年期援外班的学员,在宁职院分别学习旅游行业服务专业和机械电器维修专业。东帝汶政府希望该批学员经过一年学习,不仅懂中文,而且能掌握一定的技能,回国后推动两国在经济、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第三届“一带一路”产教协同高峰论坛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浙江省教育厅主办,宁波市教育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承办。来自非洲、亚洲、美洲与大洋洲的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教代表,以及国内职教专家、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代表出席本次论坛,共同探讨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策略,搭建产教协同整合资源的有效平台,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助推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提升。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熊建辉)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熊建辉详细解读了新时代职教走出去政策。他从中国教育发展、中国教育对外开放、中国教育国际化最新进展和新时代中国教育化发展战略与创新路径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教育国际化之路。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积累经验,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走出去”也在稳步推进。“一带一路”的实施,不仅标志着中国开放发展战略和对外交往新的开端,也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机遇。
作为商务部唯一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宁职院自2007年开始就承办中国政府人力资源援外培训项目,已累计为印尼、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赞比亚、肯尼亚、埃及等11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了2155名产业界、教育界官员和院校教师,与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联系,并已在贝宁建立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院,开创了浙江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先河。在斯里兰卡、格林纳达的境外援外培训办学项目以及在肯尼亚的教学援助也已取得显著成绩。并于去年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宁波市教育局共同牵头成立了的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与全国近80所高职院校、多家国内标杆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探索走产教融合的国际化办学道路。
新闻链接:pi.cnnb.com.cn/yongpai_api/get_news_detail_html
《甬派》:2018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