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宁职院:校园文明浸润学子心田

发布时间:2017-09-27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宁波日报》2017年9月26日第A3版:再创新业绩 喜迎十九大浏览次数:1356

 

本报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刘沪波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学校是育人的摇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里发生的点滴故事,折射出宁波校园文明,而校园文明直接折射出宁波社会的文明。

  思源基金:靓丽的校园慈善品牌

  今年8月中旬,家住青海的考生小林收到了宁职院的录取通知书。然而,贫困的家境使他一筹莫展。当他惴惴不安地与学校取得了联系时,他被告知:“你尽管放心来学校报到,学费和生活费,学校思源基金可以帮助解决。”919日,小林如期来到学校报到,并向学校申请思源基金的帮助。

  宁职院面向全国各地招生,每年约有15%的贫困生。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20076月,学校决定创立思源基金。按基金的有关规定,贫困学生可以申请助学款,今后在自己有能力时,可自愿向思源基金反哺,使爱心永传,帮助沙巴体育,皇冠足球体育人;如果没有能力回馈,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

  目前,思源基金已累计收到爱心捐款1229万元,资助1187名学生近522万元。已有397名受助学生回馈思源基金,累计达180万元。丽水籍学生杨桂花是思源基金第一批受助者,毕业第一年,她就将存下的11700元,回馈给思源基金。

  如今,思源基金成了宁职院一个响亮的慈善品牌。胡克满老师把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的奖金悉数捐出。每个月工资一发,他就向思源基金捐款数百元。“月月捐”已成为很多老师的习惯。

  在思源超市里,学生购物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参加超市志愿服务的同学,也可以赚取工作积分,并可按101的比例,把积分兑换成钱款,捐赠给思源基金。前不久,国贸专业的胡旭同学把自己在思源超市里工作累积的3500个积分,兑换成350元,捐给了思源基金。乐器制造专业学生刘倩,把亲手制作的小提琴在思源超市卖得的1000元全数捐给思源基金。

  据了解,思源基金作为宁职院独创的育人模式,2017年上半年还获得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搭建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我在大二时刚好碰到课程改革,有机会接触到校外的一些赢利项目,于是就试着去创业了。”宁职院2013届毕业生童旭永说。

  2012年,酷爱摄像摄影的童旭永,与6名同学组成团队,凭着学校的创新创业政策,向学校申请了10万元免息贷款,并在校内成立爱诺视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陆续接拍了红星美凯龙等公司的宣传片。秉持着“以客户为上,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业至今,童旭永的公司旗下已有三家摄影工作室,每家工作室年产值超过100万元。如今,创业团队已有14人。

  孙莎莎是“买号么”创始人、慈溪智诚信息有限公司CEO。对于母校,她表示:“除了感恩,还是感恩。如果没有母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我根本无法想象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创业者。”

  2010年,孙莎莎从学校毕业后踏上社会。2013年,她创办公司,靠着出色的创业项目,获得了“天使投资”基金的青睐。2014年,她创立“买号么”项目,提供游戏账号、装备、金币、代充等交易,供游戏玩家使用。2015年,孙莎莎获得宁波市大学生十佳“创业新秀”奖。如今,“买号么”每天成交超过8000单,平台积聚了大量用户,且多为忠实度极高的活跃玩家。公司已有30名员工,年产值超6600万元。

  2017629日,教育部公示了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宁职院名列其中。

  这项荣誉来之不易。宁职院从2000年起就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创业指导委员会,设立创业基金,落实房租减免、税收返还、网络免费等扶持政策,成立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如今,新一届的学生刚入校园,而浓浓的创新创业文化已在影响着他们。接下来,一批优秀校友将回到母校作报告,身传言教,引领学弟学妹创新创业。

新闻链接: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17-09/26/content_1073777.htm?div=-1

《宁波日报》2017926日第A3版:再创新业绩 喜迎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