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9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宁波市教育局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倡议的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在宁波宣告成立。
作为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自2016年10月召开的“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峰会上发起成立倡议以来,获得了国家教育部、商务部、宁波市人民政府、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的鼎力支持,引起高职院校的积极响应和“一带一路”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媒体的高度关注。
倡议发起至今,已有来自全国的76家高职院校、中航国际等13家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国家半导体产业联盟等多个行业组织加入联盟。
来自柬埔寨教育、青年和体育部的副部长科赫。英表示,加强职业教育的普及、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人才资本是软实力。希望在“一带一路”产教协调联盟成立之后,能拥有全新的体验,不断学习,提升柬埔寨整体教育水平。
据了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业务,亟需大量掌握现代生产技术、了解当地文化、熟悉现代管理规则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的成立,将有效整合教育、企业、行业资源,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进一步与“一带一路”国家中资企业人才资源需求对接,培养中资企业所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有效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海外中资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实施。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慧波认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领域合作,是高职院校契合国家战略,谋求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要把握机遇,丰富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有效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也希望能通过这个联盟,帮助中国的公司培养援建的当地人民提供就业能力,输出我们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唯一的职业教育类援外培训基地,工作成绩突出。通过援外培训,中国职教的品牌被“一带一路”国家所广泛认可,中国制造的品质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更深入人心,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一带一路”国家中进一步提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单位之一,自2007年开始就承办中国政府人力资源援外培训项目,为印尼、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赞比亚、肯尼亚、埃及等1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了近1700名产业界、教育界官员和院校教师,与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联系,并已在贝宁建立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院,开创了浙江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先河。
受商务部委托,学校将开启暑期在斯里兰卡、格林纳达的境外援外培训班。同时,学校在斯里兰卡的办学项目正在逐步推进。
据悉,联盟成立后,将致力于推进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化产教协同平台、拓展国际科研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联盟将搭建国际化院校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务实合作,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新模式、新途径,提升职业院校国际化水平。(通讯员 戚音 刘沪波)
《新浪浙江》:2017年6月10日